2024年,晋中市县两级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习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指示精神,以求真务实精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,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,有力地推动了我市高水平发展先行区建设。为激励先进、鞭策后进,市委改革办从中选树2024年度晋中市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,现予发布。
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,各级各部门要对标先进、主动作为,落实好主体责任,以更大力度、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和推进改革,切实推动一批服务发展的创新举措,探索一批先行先试的改革措施,破解一批发展瓶颈的体制机制问题,形成一批有推广价值典型经验,为全市高水平发展再添新动能。
近年来,城乡人口转移进一步加剧了乡村人口老龄化现象,为着力解决当前留守老人“开水泡饼干、一个馒头一顿饭”的吃饭难、生活孤独、无人照护等一系列问题,榆社县坚持问题导向,打出用活政策、整合资源、挖掘需求、提升服务等系列“组合拳”,探索出一条开展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路子。
榆社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因地制宜建设好城乡服务驿站,探索开展提供助餐、助医、助浴、助洁、助行、助乐、助急“七助”服务,2022年在北寨乡17个行政村开展先行先试,服务60岁以上老年人295人,取得了良好成效。2023年,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在全县铺开。县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指导,各部门全力配合,乡村两级发挥主体作用,下大力气推进村级养老服务驿站建设运营,成熟一个、运行一个、见效一个,基本实现“应开尽开”,2023年底,全县169个行政村,已有129个村养老驿站启动运行,运行比例达到76.33%,1700余名农村老人享受养老服务。2024年,根据省市民生实事、养老重点工作安排,结合我县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经验做法和真实的情况,持续推进“榆社模式”,安排部署全县城乡养老一体化工作,努力打造城乡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,促进城乡服务均等化。截至目前,全县169个行政村已经启动运营村级养老服务驿站152个,比例达到89.94%,近1500名老人享受养老服务,在全县营造了“尊老、爱老、孝老、敬老”的浓厚氛围。
2024年1月,省委唐登杰书记在榆社调研时,对我县农村居家养老服务“五个一点”模式给予充分肯定。省委张春林副书记随后来榆社调研时,入村仔细地了解我县“五个一点”的模式。市委在贯彻落实唐书记调研指示精神时提出推广榆社养老服务驿站“五个一点”模式。同时,省民政厅将晋中市探索农村居家养老“榆社模式”列入2023年全省养老服务“惠民生、增福祉”十件事之一。榆社县获得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考核“优秀”等次。央视新闻午报“乡村行·看振兴”栏目,中国报道、人民日报、今日头条、山西卫视新闻联播和晋中卫视新闻联播等各级媒体进行了深度报道。
一是突出示范带动,坚持试点先行与全方面推进结合。榆社县在北寨乡试点实施多元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,深入研判,因地制宜,利用现有旧日间照料中心或村委会旧房产、旧仓库、五保户统建房、移民安置区闲置房、企业旧食堂等设施做改造提升,建成包括餐厅、厨房、洗澡间、洗衣间、娱乐室、休息室在内的养老驿站,能满足本行政村老年人就餐、洗澡、洗衣、休息、娱乐的基本需求。同时,各养老驿站利用空气能、蜂窝煤炉、电暖器、空调等设施,解决冬季取暖问题,保证全年运行无阻,真正的完成老有所依、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乐。
二是深化组织引领,坚持“大脑决策”与“神经末梢”联动。2023年,榆社县制定《全方面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》,成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,设立指导专班,建立“专门力量指导、部门协同配合、乡村两级发挥主体作用、国有养老公司补位”的农村养老服务工作机制。各乡(镇)建立工作小组或专班,分管民政工作的副(乡)镇长具体推进;各村党支部书记任养老驿站站长,村主干、包村干部、大学生村官负责建设、宣传和运营,形成自上而下的长效运行机制。完善《洗衣、洗浴房管理制度》《餐厅管理制度》《厨房管理制度》《食品安全管理制度》《应急管理制度》《安全管理制度》《财务管理制度》7个制度,从食品安全、出行安全、应急保障、财务管理等方面建立起驿站运营四梁八柱,推动制度上墙、职责上心、执行落地。2024年,制定《榆社县城乡养老一体化工作实施意见》,大力推进城市助餐点建设和规范运营,设置统一标识,对参与老年人给予差异化价格实惠。为顺利推进工作,多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开展政策解读和经验交流,并在全县农村(社区)党组织书记培训会上,从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性、居家养老经验交流、2024年度最新工作要求三方面做了详细安排。
三是探索市场运行,坚持“政府主导”与“社会参与”结合。结合北寨乡试点运行经验,进一步探索形成“五个一点”的居家养老驿站运行保障机制,即:财政支持一点,集体自筹一点,个人负担一点,社会捐赠一点,自力更生一点。财政支持一点:2023年财政预算300万专项资金支持促进居家养老服务,拨付161万元保障驿站冬季取暖和修缮运行,拨付71万元对示范村进行奖补,拨付9万余元为参与对象购买意外伤害保险;利用光伏资金设置养老服务公益岗位,减轻费用支出压力。2024年继续保障300万农村专项资金,并落实145万城市社区助餐点专项经费。今年,争取省市县三级资金330余万元实施60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和部分养老驿站提档升级项目,71个村采暖设备、117村餐具灶具、113个村监控设备、51个村移动助浴设备、147个村理发套装助洁设备等方面全方面提升。集体自筹一点:村集体拿出一部分收入,用于水、电、暖等方面开支,2023年行政村(社区)自筹150余万。个人负担一点:大力宣传孝善思想,动员老人及子女缴纳费用(10元/人/天)。社会捐赠一点:引导动员各类社会力量热情参加捐款捐物,助力养老工作,2023年至今全县接收捐款和捐物折资近300万元。自力更生一点:有条件的村拿出“自留地”,自建“菜园子”,种植时令瓜果蔬菜,实现自种自用。
四是推动平台建设,坚持“信息平台”与“养老驿站”互促。配合市级民政部门,积极推动“智慧养老”信息平台建设,通过探索发展“互联网+养老”服务模式,以乡村养老驿站和社区助餐点为基础,整合社会化服务资源,全面、准确掌握老年人家庭结构、经济来源、健康情况、服务需求等基础信息,做到精准到户、到人。截至目前,已录入183家养老服务主体和20000余名老年人基础信息,实现基础信息的智能化、数字化管理。下一步将不断拓展信息技术应用,在养老设施、服务人员、服务对象、服务资源信息联网基础上,实现养老服务线上线下无缝对接,及时高效地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多元化的居家养老服务。
五是调动社会力量,坚持专业保障与志愿服务并行。充分的发挥社会组织、社会力量协同效应,组建专业、志愿养老服务队伍,着力补齐政府、机构养老存在的配置不均、供给不足、力量薄弱等短板,实现政府托底、机构夯基、社会补足的精准衔接。依托社会组织,培育孵化社工人才,开展居家养老、慈善捐助等公益普惠活动,广泛培育吸纳一批公益慈善类组织、志愿者队伍、义工队伍共同开展爱老助老公益活动。同时,鼓励低龄老年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,通过结对帮扶、志愿服务等形式,实现低龄互助、守望相助。积极探索委托饭店或邻里互助、搭伙就餐等多种模式的“互助养老”服务,消除单人老年人就餐质量低的问题,力争到2024年底,实现各乡镇居家养老服务因地制宜全覆盖。